吉林可行性研究报告
技术做为一门新兴学科,其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究阶段,尽管我们已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研究,由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和操作水平千差万别,使其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,教师讲一个,学生做一个,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,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认为唯有“做中学,学中做”。
吉林可行性研究报告基于技术课程性质,“做中学,学中做”在技术学科课堂上应用具有必然性。
在高中新课改中,技术是一个全新学习领域。技术课程以创造为核心,它通过技术的设计、制作和评价,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,解决实际问题。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,以设计学习、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,具有以下特性:
1.立足实践。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,立足于“做中学”和“学中做”。以学生的亲手操作、亲历情境、亲身体验为基础,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。使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、调查、设计、制作、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“操作”体验,进而获得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。
2.高度综合。它强调各学科、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。学习中,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各学科的知识,还要融合经济、法律、伦理、心理、环保、审美等方面的意识。
3.注重创造。技术课程通过信息的获取、加工、管理、表达和交流,通过设计、制作和评价,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,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。
4.科学与人文相融合。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、体现科学性的同时,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、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。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、创造性等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,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、文化性、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